习近平比利时演讲那题 全选 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讲话那题 文化是冲突不选。 其他答案如下建议用 WORD 查找功能 全部按答案做 90 分左右 我叫红领巾
1.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,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,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。 正确(T) 错误(F)
2.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。 正确(T) 错误(F)
3.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,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,社会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。 正确(T) 错误(F)
4.近年来,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,其目标是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。 正确(T) 错误(F)
5.在 1971 年 10 月 25 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 26 届会议上,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。 正确(T) 错误(F)
6.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。 正确(T) 错误(F)
7.20 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。 正确(T) 错误(F)
8.一位美国学者说: “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,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。 ” 这个说 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。 正确(T) 错误(F)
9.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,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“一边倒”和联美反苏的政策。 正确(T) 错误(F)
10.“一国两制”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。 正确(T) 错误(F)
1.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、印度、巴西和( A.法国 B.南非 C.俄罗斯 D.德国
)。
2. 1980 年,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,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( A.苏伊士运河 B.沙姆沙伊赫 C.巴勒斯坦 D.西奈半岛 3.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( ) A.《行动纲领》 B.《七十七国联合宣言》 C.《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》 D.《不结盟理论》
)。
4. 1974 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,对苏联和中国采取(
)
A.等距离外交 B.全方位外交 C.多边均衡外交 D.多边自主外交 5.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,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( ) A.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B.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 C.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 D.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6. 下列国际组织中,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、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( ) A.世界贸易组织 B.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.世界银行 D.国际清算银行 7.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是( A.一超多强 B.多极化 C.一超独霸 D.两级格局 8. 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是( )
)
A.南斯拉夫 B.匈牙利 C.波兰 D.中国 9.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上形成的世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点是(
)
A.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B.以大规模劳动力投入为标志 C.以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 D.以高科技研发为核心 10.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核心是( ) A.西藏问题 B.中东问题 C.朝鲜半岛问题 D.台湾问题 11. 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以( )为中心的体系。 A.北美 B.非洲 C.西欧 D.亚洲 12. 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( )
A.苏联全面改革 B.两德统一 C.美国提出“超越遏制”战略 D.欧洲联盟建 13. 1972 年 2 月,( A.里根 B.尼克松 C.福特 D.杜鲁门 14. 中国倡导建设和谐世界,其目标是( A.谋求世界领导权 B.压缩美国的战略空间 C.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 D.成为新的超级大国 15.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( ) A.人道的、民主的社会主义 B.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C.公开性、民主化和多元化 D.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6. 20 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焦点是(
)访华,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。
)
)。
A.北美洲 B.中东 C.亚非拉中间地带 D.欧洲 17.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( ) A.军事战略 B.文化战略 C.贸易战略 D.联盟战略 18.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(
)
A.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.在国际事务中永远不称霸 C.加强对话、反对对抗 D.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协调 19. 1967 年 8 月,马拉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、印尼五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曼谷举行了第一届部长会议, 发布了《曼谷宣言》,( )宣告成立。 A.南盟 B.东南亚国家联盟 C.上海合作组织 D.亚洲国家会议 20. 1947 年苏联先后与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,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即(
),以此
对抗西方的“马歇尔计划”。 A.葛罗米柯计划 B.斯大林计划 C.莫洛托夫计划 D.赫鲁晓夫计划 21.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( A.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B.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C.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
)
D.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22. 实行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的代表有() A.匈牙利 B.俄罗斯 C.波兰 D.罗马尼亚 23.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,这意味着( ) A.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.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C.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D.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
24. (
)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参加的国际会议,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新力量登上国际舞台。 A.亚非会议 B.石油输出国组织 C.不结盟运动 D.77 国集团
25. 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是( A.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B.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
)
C.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.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6. 1973 年,在第( )中东战争中,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联合行动,自主决定石油价格并控制产量,利用石油 武器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。 A.3 B.5 C.2 D.4 27.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( ) A.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B.独立自主原则 C.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.所有国家一律平等
28. 作为当今国际经贸活动三大支柱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是( A.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国际开发协会和世界贸易组织 B.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C.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欧佩克和世界贸易组织 D.欧洲联盟、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9. 1945 年 2 月,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( A.开罗 B.波茨坦 C.柏林 D.雅尔塔
30.
)
)举行了二战时期的第二次首脑会议。
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,鉴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,有学者提出今后的世界要由中美来进行治理。 该学者是( )。
A.布热津斯基 B.郎咸平 C.亨廷顿 D.基辛格
31. 随着科技进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,人们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,主要体现在:( A.它是一个以包括国家的军事、经济、科技、政治等安全在内的综合概念 B.确保国家安全即在于确保国家的领土安全 C.它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安全 D.它主要是指国家的军事安全
)
32. 1974 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( A.一边倒 B.三个世界 C.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.中间地带 33. 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( ) A.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B.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 C.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.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34. 安理会行动的原则是( ) A.五大国一致 B.美苏两国一致 C.会员国集体决定 D.非常任理事国一致
)的战略思想。
35. 1985 年为了促使日元升值,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达成了( A.旧金山协议 B.广场协议 C.京都议定书 D.伦敦协议 36.
)。
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( A.苏联 B.美国 C.法国 D.英国 37.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石是( A.政党轮流执政 B.议会制度 C.分权与制衡 D.选举制度
)
)
38. 1960 年英国联合瑞典、丹麦、挪威、瑞士、奥地利、葡萄牙成立了( A.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B.欧盟 C.北约 D.欧共体 39. 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.苏联的霸权主义 B.美国的挑战 C.西方阵营的压力 D.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矛盾 40. 日本战后和平主义道路的核心标志是
)。
(
)
(
)
A.宪法第十条 B.宪法第一条 C.宪法第九条 D.宪法第三条
1.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是( A.对外长期搞霸权主义 B.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 C.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D.总统与议会的尖锐矛盾 2. 南南合作的形式有( ) A.进行技术合作 B.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
)
C.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 D.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3. 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、技术封锁的主要措施是( ) A.1949 年 11 月成立“巴黎统筹委员会” B.1944 年建立“布雷顿森林体系” C.1947 年推出“马歇尔计划” D.1951 年 8 月 28 日美国国会通过“巴特尔法案” 4. 社会主义国家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新课题,主要是(
)
A.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.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.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.坚持走改革之路 5.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( ) A.加强国际经济协调,定期召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.实行部分国有化 C.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.推行企业民主,实现劳资合作 6. 社会主义国家在 20 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有(
)
A.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,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 柱 B.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,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 C.支持和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,沉重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,支持和促进了第三 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D.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, 基本上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, 为消除两极分化、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平等、 民主、自由的理想社会开辟了道路 7. 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,主要表现包括( )等 A.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由市场进行调节,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 B.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,初步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C.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自由化 D.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
8. 乔治亚·库珀认为“北京共识”的主要原则有( ) A.安全 B.稳定 C.创新 D.自主 9.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世界能够保持总体和平的主要因素是( A.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机制 B.政治多极化 C.两级均势格局 D.主权原则的普遍化和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10.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与西方传统的原生资本主义相比,具有如下特点( ) A.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混杂。 B.发展中国家的原有生产关系没有得到任何调整 C.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性和依附性共同存在。 D.国家垄断性与国家的官僚性相互结合 11. 20 世纪被历史学家形容为“极端的年代”,以此表明其时代特征是( ) A.剧烈变革邓小平在 B.稳定发展 C.和平共处 D.剧烈动荡 12.
)
当今世界,发展遇到严峻挑战,南北差距继续扩大。主要表现为( A.信息化带来的数字鸿沟 B.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制度的制定权 C.财富占有差距扩大 D.贸易、资本和科技差距扩大 13.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主要有( ) A.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B.民族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.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D.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增大 14.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( A.民族问题 B.政局不稳 C.宗教冲突 D.缺乏人才 15. 美国外交思想的传统是( ) A.理想主义 B.人权外交 C.遏制战略 D.现实主义 16. 20 世纪上半期世界范围内的三对主要矛盾是( )
)
)
A.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.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.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.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7.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主要措施( A.成立“经济互助委员会” B.成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C.提出“莫洛托夫计划” D.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签订一系列双边的友好互助条约 18. 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思潮主要有() A.民族主义思潮 B.极右思潮 C.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 D.社会主义思潮 19. 世纪 80 年代以来,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( ) A.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B.调整产业结构 C.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D.实行对外开放 20. 当前,对世界和平具有严重影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包括(
)
)
A.国际有组织犯罪 B.国际恐怖主义 C.能源、环境及金融危机 D.公共疾病的扩散 21.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( A.依附发达国家 B.不结盟 C.非集团化 D.独立自主 22. 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征服世界的模式的不同之处是( ) A.联盟战略 B.文化战略 C.军事外交 D.美国将其霸权以某种道义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 23. 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( ) A.树立新安全观 B.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C.加强联合国的作用,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D.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24. 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(
)
)
A.两者相互依存,互为因果 B.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C.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D.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25. 进入 21 世纪,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主要包括( A.普及初等教育 B.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 C.控制传染疾病的威胁 D.降低儿童死亡率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