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单选题
1.1689 年,“民会国会”在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英国王位后,就有意把
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同呈献给他们。自此,英国历史上出现了“双王共治”
的局面。议会此举暗示( )
A. 双王制衡,稳定政局 B. 依法行政,议会主权
C. 议会扶持,继位合法 D. 议会控权,王位虚悬
2.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,“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
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,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
制”。关于 l9 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表述错误的是( )
A. 国王服从法律 B. 议会权力至上
C. 依法而治 D. 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
3.辉格(苏格兰语“马贼”)即英国自由党、托利(爱尔兰语“歹徒”)即保守
党;“驴”是美国民主党标志、“象”是美国共和党的标志。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
们讽刺的言论,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。这表明现代代议
制体现了( )
A. 宽容的政治理念 B. 平等自由的宗旨
C. 政治娱乐性
D. 民族特色
4.1832 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:“50 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,现在我们需要了。
因为……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。”这说明( )
A. 英国的君主立宪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. 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
治
C.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. 英国资产阶级参政意识有所加强
5.有观点认为,英国 1689 年的(权利法案》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
的权力,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,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
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,这一观点( )
A.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. 旨在论证《权利法案》资产阶级属性
C.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.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
6.1640—1660 年革命期间,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、推翻了斯
图亚特王朝,建立了共和国,但仍有学者认为,与前者相比,从历史的视角来看,
第1页
1688 年“光荣革命”的革命性更强。这是因为( )
A. 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
B. 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
C. 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
D. 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
7.1649 年布拉德肖法官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:“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
在一个……,这就好像一条纽带,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,另一
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。先生,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,那么只能说,别了,
君主统治!”材料中省略的应该是( )
A.君主立宪
B.自由平等
C.社会契约
D.天赋人权
8.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,1649 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,并宣布成立共和国。
但光荣革命后,英国通过《权利法案》等,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。这种变化( )
A. 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 B. 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
C. 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D. 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
9.十七世纪前期,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( )
A.任命内阁首相
B.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
C.决定王位的继承
D.可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
10.史学家评论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:“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
革命。”因为( )
A.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 B. 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
C. 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. 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
11.发生在英国的这件大事“把近 100 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:既
然议会创造了国王,主权当然在议会”。这表明,“这件大事”的主要意义在于( )
A. 建立了共和政体的确立 B. 改革了议会结构
C.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. 废除了君主制度
12.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,对于国王的存废,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、处死
国王、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,但是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。这表明
()
第2页
A. 国王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B. 英国人尊重社会传统
C. 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D. 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
13.据统计:1878—1887 年,英国政府议案占下院 83%的工作时间,1888—1897 年
增加到 84.5%。在 1900 年前后,英国内阁已经合法占用了下院五分之四的议事时
间。这表明英国( )
A.议会核心地位丧失
B.责任内阁制的形成
C.内阁的权力在膨胀
D.君主立宪制的完善
14.13 世纪初,英王与贵族签订《大宪章》,该事件对英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( )
A. 形成王权受限的传统
B. 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
C.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. 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
15.《海国图志》记载:“(某国)都城有公会所,内分两所,一曰爵房,一曰乡
绅房。爵房者,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;乡绅房者,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
者处之。国有大事,王谕相,相告之爵房,聚众公议,参以条例,决其可否,辗
转告乡绅房,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,否则寝其事勿论。”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
最有可能是 ( )
A.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
B.法国的共和制
C.美国的两党制
D.德国的君主立宪制
16.19 世纪 60 年代后,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。在野党被称为
“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”,其批评、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“后备政府”的作
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。这反映出英国( )
A.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.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
C.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D.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
17.17 世纪末,英国某刊物评论某政治事件说:“君主主权原先是上帝赐予的,
现在则被认为是人民授予。”此评论主要针对的是( )
A. 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统治 B. 责任内阁最终剥夺了君主权力
C. 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权力 D. 《权利法案》确立了议会主权
18.1689 年《权利法案》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( )
A. 确立责任内阁制 B. 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
C.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. 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
第3页
19.19.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:“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
度,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、和平的环境,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,最大限度
地发挥创造能力。”就此理解 18 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( )
A. 海外贸易 B. 和平环境 C. 地理位置 D. 宪政制度
20.自 1707 年起,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,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、
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。据统计,18 世纪初,英国有 120 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
政府那里得到职位、年金,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。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
德,惟命是从,被称为“宫廷党”。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( )
A. 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
B. 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
C. 国王处于“统而不治”的地位 D. 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
二、非选择题
21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村料一: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,对大臣擅权、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,所谓
“以重典驭臣下”。明律简于唐律,严于宋律。又在明律之外,把案例编为《大
诰》,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,以后又编了《大诰续编》《大诰三编》。其序
言说:“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,必穷搜其原,而置之重典。”所载都是惩治贪
官污吏、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,其中凌迟、斩首、族诛的有几千条,弃市以
下万余条,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。针对元季官吏贪冒、徇私灭公,他下决心
严惩贪污,说:“此弊不革,欲成善政,终不可得”,于洪武二十五年编《醒贪简
要录》,颁行天下,官吏貪脏六十两以上即梟首示众,再处以剥皮之刑.
——-据樊树志《国史概要》
材料二 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,也让它遑受了严重泛滥的政
治腐败。
1872 年,议会两次通过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,并于当年通过《秘
密投票法案》。1883 年,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,
亦即被称为“阳光法案”的《净化选举、防止腐败法》。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
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,并規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
之间存在差距,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,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,就会被认
定为灰色收入,进而被治罪。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
第4页
习,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,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 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”。
——-据唐朗诗等《英国腐败治理经验: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》 (1)根据材料一、二,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。 (2)根据材料二,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,结合所学知识,说明其反腐 举措的重要影响 答案 1.B2.D3.A4.C5.D6.C7.C8.C9.B10.B11.C12.B13.C14.A15.A16.B17.D 18.B19.D20.A 21.(1)同:加强立法,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。 异: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,强调严刑峻法;(若答出注重发挥案例的教化和警 示作用亦可)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,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。 (2)领域:选举、官员的财产申报。 影响: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;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;有利于为社会发展 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;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第5页